020-81169193
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色谱法分离机制的核心解析

更新时间:2025-05-06点击次数:161

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的高效分离技术,其核心在于通过流动相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,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精准分离。以下从分离过程、关键影响因素及固定相选择三方面解析其原理。


image.png


一、色谱分离的基本过程

  1. 流动相携带混合物进入色谱柱:混合物溶解于流动相(液体或气体),流经固定相(填充于色谱柱中的特定材料)。

  2. 两相间反复分配平衡: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吸附、分配等作用,因作用力强弱差异,移动速度不同。

  3. 按次序流出:作用力弱的组分先流出,作用力强的被保留更久,最终实现分离。

示例:极性化合物在反相色谱中因疏水作用强,比非极性化合物更晚流出。


二、驱动分离的关键因素

1. 组分的化学性质差异

  • 极性基团:羧基(酸性)、磺酸基(酸性)、酰胺基(碱性)、羰基等,决定分子极性。

  • 结构特征:分子大小、手性(立体异构)、电荷分布等。


2. 作用力类型与强度

作用力特点
氢键

极性基团间质子共享或争夺(如-OH与-NH2)

疏水作用

非极性分子在极性流动相中聚集(反相色谱核心)

静电作用

离子交换色谱中电荷吸引(如-SO3⁻与Na⁺)

π-π电荷转移

芳香环间的电子相互作用(苯基固定相)

尺寸排阻

大分子无法进入固定相孔隙(GPC/GFC)

空间位阻

手性固定相手性中心选择性吸附

















三、固定相类型与载体选择

1. 固定相分类

2. 固定相载体

  • 硅胶:高比表面积,耐高压(反相/正相常用)。

  • 杂化颗粒:有机-无机杂化,耐酸碱(宽pH适用)。

  • 聚合物颗粒:耐腐蚀,适合生物大分子(如琼脂糖凝胶)。

  • 二氧化锆:高温稳定性强,用于特殊分离场景。


总结:色谱分离的本质

色谱法的分离效能取决于组分性质-固定相-作用力三者的匹配:

  1. 极性分子可通过正相色谱分离;

  2. 非极性分子适用反相色谱;

  3. 带电分子依赖离子交换;

  4. 大分子基于尺寸排阻效应。


    通过精准选择固定相与流动相,色谱法可实现对复杂样品的高分辨率、高灵敏度分离,成为分析化学的核心技术之一。


上一个:固相萃取(SPE)的核心原理与保留策略

返回列表

下一个:固相萃取技术的核心形式与应用场景解析

联系电话:

020-81169193

扫码关注我们

Copyright © 2025广州绿百草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粤ICP备19055103号